前几天后台收到一条私信,事情挺典型的,这里分享一下。
这位读者说自己在一家公司工作5年,职场发展的黄金年龄都贡献在这了。
前几个月他升职了,作为主管去带一个新的项目。
没想到一接手,业务就开始下滑。
这几个月,他天天带着团队加班,四处救火,业绩都不见起色,底下怨言颇多,员工开始顶嘴不听话。
提拔他的上级,也找他面谈了,大概意思就是:看他做业务时想法多也挺机灵的,怎么当了领导之后反而像个只会干业务活的了。
让他记忆最深的还是那句话:“只有老实肯干这一条优点,是做不好领导的。”
努力这么久都看不到结果,他也逐渐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做不好领导岗位的,甚至萌生了离职的念头。
说实话,这种事其实不是个例。
这几年来,我见过不少没当好管理,被迫退回一线的年轻人。
今年的行情更是个催化剂,上层着急拿到结果,提拔人自然也是想要那个人能帮自己更快更好地拿到结果,这种自上而下的急切和焦虑让每个基层领导和员工都叫苦不迭。
今天就聊聊职场上如何更好拿到结果这件事情,希望大家看完都能有所收获和行动。
01
在很多员工眼里,领导是不做事只领功的那个人,但实际上,上级的成果正体现在下属的结果上。
之前认识一个朋友杨利,升职做了主管,正准备大干一场,没想到惨遭滑铁卢:
每次明明定好方案,执行的时候还是一堆问题
发布任务都回“好的”,过几天问进度,手下还反问什么时候布置过?
3天就能做完的事,能硬生生来回折腾一周。
为了不耽误进度,他干脆只把简单的任务分给下属,难的工作自己加班加点完成。
没想到轻松了,下属却更敷衍,一个月下来,整个团队业绩下滑三分之一。
就在这节骨眼上,公司还重新制定了考核规则,连续三个月不达标的团队直接开除。
严格的考核压力,高强度的加班,让杨利劳累不堪。
那段时间,他白天工作,晚上失眠,每夜都在想自己该何去何从。
刚好有天晚上,朋友给他分享了个直播,里面有段话点醒了他:
做业务,是能力被他人使用,而当管理,是去使用他人的能力成事。
管理者确实很忙,但偶尔也要停下来审视,你忙的事情,是你本该做的,还是下属本该做的?
一将无能,累死三军,然而错位的管理,一将无能,三军没累死,自己先累死了。
这时候他才发现,他之前一直在当保姆而不是领导:
下属做不好他来干;别人不会他顶上。
换来的却是下属的原地踏步,以及自己的身心疲惫。
02
于是他主动找上级谈话,一起做了复盘,问题也随之明朗起来:
在业务推进上,常出现进度延迟情况,核心原因是不会布置任务、没有对下属执行过程进行监控。
团队建设方面,员工动力不足,是因为他没有进行人才分类,不注重对下属的培养和激励。
个人精力管理,工作效率低,是由于没有合理安排事务优先级,导致注意力常被打断。
针对这些问题,他边找各种前辈讨教方法,边学习管理书和课程,将里面的工具落地。
在业务推进方面,他先用布置任务六步法,让下属明确此项任务的背景和需要达到的要求。
再用PDCA循环模型,把事件进程分为四个环节:计划、执行、检查、处理,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的步骤。
于是各种事项就像解开了封印,开始稳定推进,游刃有余。
业务运行顺畅后,杨利开始着手团队建设。
首先他用271法则,把团队成员进行归类,制定不同的培养方式和激励模式。
再根据培养方式和个人能力分发不同难度的任务,让能力强的人可以挑战核心业务,能力弱的人也能从简单任务中获得成就感。
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后,他明显感觉原本死气沉沉的团队,现在每天都干劲十足。
在精力管理方面,他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,用时光日志等方法,找出自己黄金时间,把重要决策放在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去完成,自然而然效率就提升了一倍。
就连最磨人的沟通,杨利也找到了方法解决,用RPF倾听+4A沟通法,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向上要资源,请求其他部门合作。
这期间,他还一直用GRAI、ORID方法进行复盘-优化-提升,指导进一步的方向。
在他的带领下,短短几个月,团队业绩从倒数到稳定在前三,前几周还拿到了一笔业绩奖金。
庆功宴上,下属一直感慨在现在形势下,跟到这样的老大真是自己的幸运!
03
现在市面上无数的职场干货和励志书籍都在讲怎样升职加薪,却忽略了这样一个群体:管理层新手。
在我身边,就有好几个这样的类似案例:
有人在被提拔后,却被同期组员孤立,甚至当众被怼不留情面;
有人升职后工资翻了一倍,要做的事却翻了两三倍不止,比做员工时还累;
也有人因为接管的团队不给力,业绩没达标,迫于压力只能主动辞职。
越来越多因表现出色被提拔的人,像杨利一样,被卡在升职后的瓶颈,出现非常煎熬的阵痛期。
想要平稳度过这段“新官上任期“,就必须想办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,做到”才能配位“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