断断续续用了一段时间,把这本书看完,本来是因为有了女儿,才去接触这方面的书籍,但是发现整本书读完以后,很治愈。
在本书书写之前,作者樊登作为2000年的风云人物,过往精彩的人生足以支撑他过完余生。但是,安于现状似乎从来都不是他所追求的,生而为人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才能够自由自在生活在世间,樊登刚好是这样洒脱的一类人,在尊重他的同时,拜读他的作品,便是接近他思想的最直接方式。
现代社会,我们被各种各样的规则束缚,被急功近利的社交推诿携裹时,往往迷失了自己的初心。不管是在生活、还是学习、工作等方面,很多时候都是被动的接受,很少能够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只是听着周围的人都在大声喊着你应该这么做、不可以那样做的嘈杂声中裹足前行,如果幸运,你最后获得了自己并不那么排斥的生活,倘若不幸,你可能行尸走肉素位尸餐的过完人生。
说实话,初为人母我有过太多的恐慌,我在接受身体、心理变化的同时,时常被各种恐惧支配,女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,我轻抱轻放,担心稍微一用力,她柔软的身体承受不了太大的外力,而感到不适甚至受伤,在大一点学会跌跌撞撞走路,我又怕她撞到坚硬的物体上受伤留下疤痕,影响她以后的样貌,留下心理创伤;不光是对女儿当下紧张,关于她的以后我也有过焦虑,怕她在成长路上遇到危险,想着稍微大一点爸爸要陪她一起去练习跆拳道、柔道等等,学习可以防身的技能;担心长大以后向我们一样没有一技之长,不知道怎么打发闲暇时光,所以计划让她去学习钢琴,为了能让她有更加出众的气质,想让她去学习舞蹈,为了能有一定的鉴赏力,想让她学习画画等等,当然也计划过带她环游世界,开阔眼界,成长为一个眼中有山,心中有水的可爱人儿。
我被这样疯狂的念头折磨了很久以后,变的焦虑,明白了如果要给她更好的物资生活,必须要有更加丰厚的资金作为保障,所以我从原来的岗位转岗,用与她分开的代价只身一人来到没有她的城市,原本以为我会静下心来在自己的岗位上好好努力,但是事与愿违,我的焦虑越来越严重,我想我的女儿,做事提不起精神,尽管最爱的父母在身边,但是还是焦虑。
后来和朋友聊天(这几年她北漂,而后转战又回到自己的城市,能够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在思想方面比我成熟,想问题更加全面)。很感谢她的意见,让我可以停止疯狂的念头,静下心来思考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,我的女儿在现阶段最需要的是什么。后来接触到樊登老师的书,认真琢磨每一个文字,看每一个案例,在书中,我看到了那个迷茫的自己,所有的焦虑都来自自己的一厢情愿。你稳,世界就稳,周围的环境安静祥和;你躁,周围的一切都是闹的、嘈杂的,明白这一点以后,对生活开始重新规划,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心。
啰嗦了很多初为人母心里的变化,现在正儿八经的来看看这本书。
整本书可以分为三部分:即理解养育的本质;三大支柱,重建亲子关系模式;在冲突中寻找解决方案。
在理解“养育的本质”这一部分内容里面,详细的聊了如何建立亲子关系。常言道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如何引领她看世界,都在我们大人日常的行为表现当中,我们对生活是积极的,不断想着进步,乐于助人,想着为社会有贡献的,那么我们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会变得乐观、坚强,乐于助人。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游戏让她明白,社会本就复杂,充满着很多未知数,前方朦胧,前进一步是糖果还是荆棘都不的而知,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想让孩子继续前行,我们需要培养她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,而不是直截了当的告诉她前面危险,“你不能去”这样限制她思维的语言。
第二部分:“三大支柱,重建亲子关系模式”。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年龄较大一点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。樊登老师主要提到三点“无条件的爱、价值感以及终身成长的心态”。现在发达的网络社会,我们的孩子没有办法很好的在安静地环境中慢慢长大,社会不允许,周围环境也不允许。作为父母,在清楚这一点的基础上,一定要学会和这个社会和解,并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,在给孩子足够爱的同时,培养她的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。有了爱,不管孩子走多远她都不会孤独,有了正确的价值观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都可以静下心来分析利弊得失,整装再出发。而终身成长的心态,是伴随她一生的财富,所有这一切,都是我们作为第一任老师必须要教会她的。
“在冲突中寻找解决方案”,这一部分内容针对的群体是已经成年的父母或者即将成年的孩子们。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,在字里行间我总能够看到曾经的那个自己,懦弱、胆小、自卑,遇事喜欢逃避,找借口等等,我在学习怎样做父母的同时,也在不断的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,不断解除曾经深埋心底的怨,理解父母的同时也让自己不断得到救赎。
很感谢自己可以遇到这本书,教会我如何做为母亲的同时,也学会做女儿;接受坦然的同时享受内心的安宁。
发表评论